配色方案
全省检察一体化门户网站导航

《检察日报》全国人大代表程星:开国将军何德庆故居重现历史风貌

【字号:    】        时间:2025-09-05      作者: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那些留存至今的抗战纪念设施与革命遗址,是岁月的无言见证者,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讲解员程星讲述与检察机关协同履职,通过专项监督、长效协作守护英烈荣光的故事。愿这份坚守与协作,能让更多人铭记抗战历史,赓续抗战精神。

  开国将军何德庆故居

  重现历史风貌

  讲述人: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讲解员 程星

  在湖北省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我和同事们每日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为他们讲述红安儿女浴血奋战的革命故事。

  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我时常思考,如何让这些红色印记永远鲜活,让年轻人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烽火岁月?今年7月,我了解到红安县检察院督促修缮何德庆故居的故事,深受触动,也由此开启了推动红色资源深度融入“大思政课”的新思路。

  何德庆是从红安走出的开国少将,他未满14岁就参加红军,在抗日战争中成长,为巩固敌后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其事迹是我们讲解的重要红色教材。然而,当检察官给我看何德庆故居整改前的照片时,我心头一紧:这座承载着将军早年生活印记的故居,因年久失修已濒临破败。

  今年6月初,红安县检察院收到武汉军事检察院移送的线索后,立即前往红安县上新集镇余家岗村实地查看。当时,何德庆故居门窗残破,部分墙体坍塌,院里杂草丛生,杂物随意堆放,且紧挨着村民住房,破损外墙随时可能伤人,却没有任何警示标志,情况令人揪心。

  检察官深入调查发现,何德庆故居产权问题是最大的难题。早年,故居由将军同村村民购得,产权人长期在外且无力承担修缮费用,导致文物保护责任主体悬空,相关职能部门虽有修缮方案,却因产权问题陷入僵局。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结合多年对革命旧址保护的思考,向检察官们提出建议:要依法破解产权难题,同步谋划故居修缮后的教育功能活化。故居布展应聚焦将军少年成长与抗战经历,使其成为感染人、教育人的生动课堂。

  检察官们认真听取了我的意见,主动联系镇政府、文物局、产权人等多方进行协调。6月10日,红安县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破解产权难题,并建议将长效管理和教育功能激活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多方协作,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修缮工作顺利启动。

  2025年7月18日,全国人大代表程星(中)与检察官一起查看重新修缮的英烈纪念设施。

  8月初,我与检察官一同前往何德庆故居旧址查看修缮情况。只见破损的故居已得到修复,历史风貌得以重现,安全隐患也彻底消除。检察官还告诉我,村里已聘请专职文保员负责日常巡查维护,故居已被正式纳入红安县红色教育基地体系,并计划串联进乡镇的红色教育线路。此外,检察机关还将对接教育部门,推动把修缮一新的何德庆故居作为“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点,这与我多年呼吁的“将红色资源深度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履职目标高度契合。

  我还得知,红安县检察院与当地文物部门已签订协作意见,建立了涵盖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联合巡查等环节的长效机制,为守护“中国第一将军县”的革命旧址织就了一张法治保护网。目前,检察官们正在排查红安县抗战遗址,开展专项保护行动,这也是红安县检察院“‘益’护红安红”工作品牌引领下的常态化工作。

  红安,这片诞生了223位开国将军的红色沃土,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件历史遗存,都是会说话的历史教材,承载着不可磨灭的信仰印记与奋斗史诗。守护好这些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00:00/00:00
倍速播放